写的是好是坏先不提,暂且总结“能写得出而且能写得顺”的经验出来
最近写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有暂时封存在这里的草稿,也有可以见人的成品,一改前几个月的懒惰和效率低下。写的是好是坏先不提,暂且总结“能写得出而且能写得顺”的经验出来。
(诸如关掉手机、关闭一切外界通道,克服拖延症,克服羞愧心态使劲写之类的就不说了,文字工作者的通病,人人都知道,谁也克服不掉。)

1.写长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头一天写得很顺,洋洋洒洒写好多,第二天打开文档,第一件事不是往下继续写,而是带着点自恋地、逐字逐句地把第一天写的内容给过一遍,把它修改到极其精致为止。然后改完了就觉得好累,用完了全部的心力,或者怎么看怎么恶心,再也没力气和信心往下写啦。
我还以为只有我自己有这个问题,只是属于拖延症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而已,没想到同为文字工作者的室友说他也有。我意识到文章其实就是要靠顺畅的一口气去写成,一旦断了,提前进入修改模式,那么这口气就断了。其实应该甭管头一天写的多顺或者多不顺,记住内容就好,第二天蒙着头继续往下写,一直写到结尾为止。
合适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第一遍只管堆砌内容,不用管字句是否通顺,“文脉”是否流畅之类,只管写下去。待全部内容堆好了,再进入修改模式进行精装修不迟。
2.有想表达的内容,但是找不到语感的话,最近发现了一个独门绝招,那就是找一个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题材的影视剧去看。
最近观影的计划是把netflix的几个豆瓣评分8.5以上的剧集统统过一遍。先看《王冠》,整个风格气质是我很习惯的,工整,精美,节奏一气贯之,叙事方式相当女性化。看五分钟就知道肯定会一口气看完,然后就一天看五集,吃饭睡觉都看,看的过程中一直发出“这个细节处理得太好了”之类的折服式感叹,看得太顺畅了。结果就是沉迷其中,自己什么都写不出来。
然后接着刷《毒枭》,犯罪题材我看得不太多,这部剧的叙事方法是“完全不铺垫,也不管你的价值观是否能接受,就只管冷漠地演给你看”的男性化风格。我看得很慢,一边看一边查资料和影评,没有让自己沉浸在纯粹的观影模式里,而是进入了一种理性的研究模式里去。
意外自己一旦进入了这种“研究模式”的话,反而会得到很好的语感。写出来的文字比较紧凑,不说废话,结构清晰。但不知这个办法对别人来说是否有用。
(写字是很感性的事,也是很理性的事,要把两个自我结合才能做到基础的言之有物,文笔通顺。真是太难了啊。)
3.前两点经验都只是关于“写得顺”,只是“好与坏”的问题,第三点之所以放在最后说,则是“是不是写得出”的关键问题。
我得承认,这几天之所以写得出,是因为我加入了一个由一些作者和写作爱好者组成的写作打卡群,每人交入会费100元,共十一天,必须打卡十次,每次一千字。最后完成打卡的人会把没完成打卡的人之前交的钱给分掉。
每天一千字,说难也不难,以前做记者的时候,每天撸六千字的时候都有,而且是可以符合报纸行活儿标准的文章。但以现在松散的心态来看,就真的很难,因为它是一个完成不完成亦可的工作,完不成的话既影响不到别人也影响不到自己的生活,优先级根本不能提高。一千字,大概要用一个小时完成,以前有这个时间我肯定会选择多看一集美剧,但加入群,交了钱,就有了任务的紧张感,优先级别必须提高。
于是我这几天每天晚上八点钟乖乖地拎着电脑坐在小区对面的咖啡馆里,开始写字。虽然花的咖啡钱已经高于了入会费,但总算养成了习惯,新年有了个积极的开始。写字虽然费心费力,但终归是比观看别人的创作更有意思的事。不管写的是什么吧。
* 注:本文来自网络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侵犯版权,请及时知会删除